第五十八章 进宫(二)
李鸿基和宋献策最近没少谈这方面的问题,他侃侃谈道:”现在征派赋税的依据是黄册,黄册上记载了全国的人口户数,及土地占有状况。在建国之初,黄册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里长和书算在填报黄册时对农民进行敲诈勒索。他们还受豪强地主的贿赂,把地主的田地假托在他人名下,从而偷漏赋税,这叫诡寄,或者把地主应负担的赋税分摊给贫穷小户,叫飞洒。或为地主虚报死亡,陷瞒丁口。种种弊端,难以尽述。他们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本身应缴的钱粮暗中派在别户之内。自已完全免去负担。洪武二十四年,黄册上的全国田总面各是八百八十万四千六百二十三顷。而至弘治十五年。典册上的土地只剩下四百二十九万二千三百一十顷。而弘治十五年全国的田赋从总收入从洪武二十四年的二千九百四十二万余石提高到二千九百六十七万余石。增加了二十五万多石。这说明,尽管征收的赋税越来越多,而实际负担赋税的越来越少。现在,黄册只是名义上国家赋税的依据,但每一个州县,自己还有自己的收税帐册,叫白册。他们和权贵勾结一起,上下其手,欺压百姓,欺骗国家。导致国家税收越来越少,百姓越来越苦。国家现在有灾没法救,军饷没法解决。臣虽能通过种种办法筹集些金钱,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问题,必须解决土地问题。也就是必须清查田亩。“
李鸿基说到这,崇祯点头说道:“清查土地的事毕自严也曾说过,只是,当时许多人反对,朕也只好做罢。“
李鸿基说道:“皇上,现在清查土地,反对的或许只是一些大户,可是,现在不清查土地,将来反对的就是千万百姓了。臣在陕西,亲眼看到大灾中,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而下面的官吏却还催逼税款。而这些税并没有入到户部,绝大部分入到他们自己手中了。
这种情况,再不马上变革,国家就会被这些蛀虫蛀空了。将来一旦激起民变,打起仗来,国家一无钱粮,二无精兵,如何能阻挡这种危机,何况还有女真在辽东虎视眈眈。皇上,清查田亩是迫在眉睫的事。“
崇祯越听越心惊,能象李鸿基这样真实的反应出下面情况还是头一次。尤其激起民变的话,让崇祯更是害怕。他以前真没想到事实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了。他想了想,下定决定道:“鸿基,你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实施呢?”
李鸿基说道:“我们可以让富户大家报土地数。言明瞒报者严加处置,绝不宽恕。那些富户大家一向都瞒报土地数,这次一定构结地方官府虚报瞒报。在得到数据后,皇上成立专门的机构,然后派专人到各地丈量土地。凡瞒报的,其多余部分,一概收归国有。再把这些土地租给贫民种。这些土地只租不卖,这样赋税可直接归国有。另外,光土地改革不行,还得配套的赋税改革,可借鉴一下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赋役合一。二月河写的小说雍正皇帝中的摊丁入亩的政策,也是清朝人总结张居正的变法而来的)
但一条鞭法并没规定征收赋税的总额,结果给胥吏横片暴敛留下可趁之机。
这可由皇上下明文公布天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另外发展商业,解决大部分流民的生计问题。。。。。“
李鸿基和崇祯谈了近二个多时辰。到晚饭的时间了,崇祯还浑然不觉。李鸿基的理论是那么新鲜(哈哈,其中大半是宋献策的理论,外加李鸿基后世的一些知识)
崇祯觉得越专注。要是李鸿基所说的一切可行,那他真是中兴有望了。李鸿基这人真是人才啊,每一次和他谈话,他都能给自己以惊喜。直谈到华灯初上,崇祯才让李鸿基告辞。
李鸿基因为能一吐胸臆,心情十分畅快,从他和崇祯的谈话,他觉得崇祯至少能采纳他一半的见议。他兴高采列出了乾清宫。
刚到金水桥,迎面一个小太监笑眯眯拦住了他。:“李大人,乐安公主有请。“
李鸿基忙跟小太监往回走。心里暗暗奇怪,乐安找自己什么事?
走不多时,已到乐安的寝宫。乐安在宫门内笑着迎着李鸿基。
李鸿基刚要行礼,乐安赶紧说道:“李大人免礼。我说过,我视大人为朋友,朋友见面,不必拘礼。“
李鸿基听她说话真挚,宛若老朋友见面。他素不拘礼。大笑道:“公主,你既然拿我当朋友,我也就不客气了。“
公主今天穿着一身素白的衣服,行动间宛如翩翩仙子,社态和蔼可亲。她笑着在前引路说道:“李大人,里面请。“
进到殿内,公主让李鸿基宾主落坐。命人上茶。
那茶杯是普通的宫窑杯,但茶色清亮,入口清香扑鼻,李鸿基饮了一口,连叫好茶。
乐安笑道:“这茶是玉蝶给我送来的。。玉蝶总是想着我,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头一个搬到这里来。“
李鸿基心里暗笑:“人家都说公主是金枝玉叶,富贵无比,没想到今天反调过来了,这位公主靠别人接济。
说了一会茶的事,乐安正色说道:“李大人,乐安找你来非为别的事,只想告诉你,这建水渠的工程的事,以后你最好不要插手。”
李鸿基一愣,他放下茶杯“公主,这是为什么。”李鸿基一边问,一边心里暗想,我刚和崇祯说完水渠工程的事,没想到她马上就知道了,这宫的的耳报神也太快了。
乐安禀退众宫女,低声说道:“我听玉蝶说,这次承包工程的人有好几个是亲王候爷,玉蝶的爹也包了一部分。你贸然说起这件事,真是。。。。真是太不深思熟虑了。“乐安说到这,满面愁容。不再说下去了。
李鸿基突然心里一动,他原本不知道这些工程是谁承包的,听说田国丈也牵扯其中,他有些怀疑是不是乐安为护着田玉蝶而对他说这些话。
想到这,他微微不快,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乐安公主,你为了筹军饷,把宫里的东西全变卖了,你如此关心朝政,为什么这次反不让我插手了。那些百姓再不发工钱就会饿死一大批,公主东西卖了有人接济,可这些人却连一个替说话的也没有。我替他们说话话都不可以吗?”
乐安听李鸿基误会她,她脸色一红,眼睛里水汪汪地,她气说道:“李鸿基,你真是不知好人心,你刚到朝廷,根基还浅。很多事你都不明白,你都不知这事牵扯有多大,只怕。。。。只怕罢官是小,这性命也难保。所以,我劝你,水渠的事你以后不要再说了。”
李鸿基见乐安又急又窘,脸色腓红。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绝不象为田府的事威吓自己。他觉得自己误会了乐安,有些不好意思。他忙笑道:“公主,刚才我言重了,你别往心里去。“
乐安背过脸去,过一会转一脸来笑说道:“你知道就好,这宫中我呆得太久了,很多事生死只在一言间。“
乐安说到这,忧郁担心的神色完全露出来。 展开全部内容
李鸿基说到这,崇祯点头说道:“清查土地的事毕自严也曾说过,只是,当时许多人反对,朕也只好做罢。“
李鸿基说道:“皇上,现在清查土地,反对的或许只是一些大户,可是,现在不清查土地,将来反对的就是千万百姓了。臣在陕西,亲眼看到大灾中,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而下面的官吏却还催逼税款。而这些税并没有入到户部,绝大部分入到他们自己手中了。
这种情况,再不马上变革,国家就会被这些蛀虫蛀空了。将来一旦激起民变,打起仗来,国家一无钱粮,二无精兵,如何能阻挡这种危机,何况还有女真在辽东虎视眈眈。皇上,清查田亩是迫在眉睫的事。“
崇祯越听越心惊,能象李鸿基这样真实的反应出下面情况还是头一次。尤其激起民变的话,让崇祯更是害怕。他以前真没想到事实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了。他想了想,下定决定道:“鸿基,你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实施呢?”
李鸿基说道:“我们可以让富户大家报土地数。言明瞒报者严加处置,绝不宽恕。那些富户大家一向都瞒报土地数,这次一定构结地方官府虚报瞒报。在得到数据后,皇上成立专门的机构,然后派专人到各地丈量土地。凡瞒报的,其多余部分,一概收归国有。再把这些土地租给贫民种。这些土地只租不卖,这样赋税可直接归国有。另外,光土地改革不行,还得配套的赋税改革,可借鉴一下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赋役合一。二月河写的小说雍正皇帝中的摊丁入亩的政策,也是清朝人总结张居正的变法而来的)
但一条鞭法并没规定征收赋税的总额,结果给胥吏横片暴敛留下可趁之机。
这可由皇上下明文公布天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另外发展商业,解决大部分流民的生计问题。。。。。“
李鸿基和崇祯谈了近二个多时辰。到晚饭的时间了,崇祯还浑然不觉。李鸿基的理论是那么新鲜(哈哈,其中大半是宋献策的理论,外加李鸿基后世的一些知识)
崇祯觉得越专注。要是李鸿基所说的一切可行,那他真是中兴有望了。李鸿基这人真是人才啊,每一次和他谈话,他都能给自己以惊喜。直谈到华灯初上,崇祯才让李鸿基告辞。
李鸿基因为能一吐胸臆,心情十分畅快,从他和崇祯的谈话,他觉得崇祯至少能采纳他一半的见议。他兴高采列出了乾清宫。
刚到金水桥,迎面一个小太监笑眯眯拦住了他。:“李大人,乐安公主有请。“
李鸿基忙跟小太监往回走。心里暗暗奇怪,乐安找自己什么事?
走不多时,已到乐安的寝宫。乐安在宫门内笑着迎着李鸿基。
李鸿基刚要行礼,乐安赶紧说道:“李大人免礼。我说过,我视大人为朋友,朋友见面,不必拘礼。“
李鸿基听她说话真挚,宛若老朋友见面。他素不拘礼。大笑道:“公主,你既然拿我当朋友,我也就不客气了。“
公主今天穿着一身素白的衣服,行动间宛如翩翩仙子,社态和蔼可亲。她笑着在前引路说道:“李大人,里面请。“
进到殿内,公主让李鸿基宾主落坐。命人上茶。
那茶杯是普通的宫窑杯,但茶色清亮,入口清香扑鼻,李鸿基饮了一口,连叫好茶。
乐安笑道:“这茶是玉蝶给我送来的。。玉蝶总是想着我,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头一个搬到这里来。“
李鸿基心里暗笑:“人家都说公主是金枝玉叶,富贵无比,没想到今天反调过来了,这位公主靠别人接济。
说了一会茶的事,乐安正色说道:“李大人,乐安找你来非为别的事,只想告诉你,这建水渠的工程的事,以后你最好不要插手。”
李鸿基一愣,他放下茶杯“公主,这是为什么。”李鸿基一边问,一边心里暗想,我刚和崇祯说完水渠工程的事,没想到她马上就知道了,这宫的的耳报神也太快了。
乐安禀退众宫女,低声说道:“我听玉蝶说,这次承包工程的人有好几个是亲王候爷,玉蝶的爹也包了一部分。你贸然说起这件事,真是。。。。真是太不深思熟虑了。“乐安说到这,满面愁容。不再说下去了。
李鸿基突然心里一动,他原本不知道这些工程是谁承包的,听说田国丈也牵扯其中,他有些怀疑是不是乐安为护着田玉蝶而对他说这些话。
想到这,他微微不快,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乐安公主,你为了筹军饷,把宫里的东西全变卖了,你如此关心朝政,为什么这次反不让我插手了。那些百姓再不发工钱就会饿死一大批,公主东西卖了有人接济,可这些人却连一个替说话的也没有。我替他们说话话都不可以吗?”
乐安听李鸿基误会她,她脸色一红,眼睛里水汪汪地,她气说道:“李鸿基,你真是不知好人心,你刚到朝廷,根基还浅。很多事你都不明白,你都不知这事牵扯有多大,只怕。。。。只怕罢官是小,这性命也难保。所以,我劝你,水渠的事你以后不要再说了。”
李鸿基见乐安又急又窘,脸色腓红。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绝不象为田府的事威吓自己。他觉得自己误会了乐安,有些不好意思。他忙笑道:“公主,刚才我言重了,你别往心里去。“
乐安背过脸去,过一会转一脸来笑说道:“你知道就好,这宫中我呆得太久了,很多事生死只在一言间。“
乐安说到这,忧郁担心的神色完全露出来。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