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二章 元首的忠告
柏林郊外哈维尔河畔的的一处工地上,往来的工人如蚁如织,纳粹的旗帜高高飘扬,元首的南方口音响彻在高音喇叭中,到处都是一片喧嚣热烈,这里正在举行柏林到不莱梅高速公路的开工典礼。
这个时候的纳粹党更像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公司,条件简陋却充满激情,没有香槟和金发美女,只有色调低沉的纳粹党旗和狂热的党徒。
在工地中央是一群纳粹党的显要首脑,狂热的工人将他们围在中间,都要争着看看元首的模样,令他们意外的是,希特勒的身边竟然有好几个黄皮肤的东方人。
肖林以银弹开路,这几天和希特勒接触频繁,今天又被邀请参加这个开工典礼。
照例是一番精彩的演讲,元首今天显得很轻松,愉快地挥动铁锨铲起泥土,为高速公路奠基。摄影机和照相机都抓住这个经典时刻,嘁哩喀喳地拍个不停。
机器轰鸣,工人穿梭,工地上热闹沸腾。希特勒来到肖林身旁,兴致勃勃地指着四周正在忙碌的工人说道:“肖林先生,你看这种壮观的建设场面,充分体现了现代工业的魅力,你喜欢吗?”
高速公路在某种意义上是希特勒的发明创造,其中一些路段甚至沿用到二十一世纪,窥一斑而知全貌,从中可见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年代,高速公路是纳粹党的主要“政绩”。得意之作。纳粹控制的宣传工具每天都在反复宣讲。高速公路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还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
但肖林穿越而来,对其中的优劣了然于胸,怎么可能被这种宣传蒙蔽,当下微微一笑道:“高速公路的确非常先进,不过在我看来,军事上的意义要大过经济意义。”
希特勒的眼中光芒一闪:“什么意思?”
“公路交通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繁忙,也许再过二十年,所有的道路都将被汽车塞满,但在现阶段高速公路还是太过超前。恐怕利用率不会太高。”
20年代的西方国家汽车普及率并不高,德国因为背着沉重的战争赔款,日子过得尤其紧巴,奔弛、宝马和奥迪都属于高档汽车。普通民众根本买不起。
希特勒摇头笑道:“不,不,不,这不是问题,如果社会工人党能够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我有信心让每一个德国家庭的餐桌都摆上牛排,门前停一辆自己的汽车。”
肖林努力回忆着历史,向希特勒建议道:“德国应该生产一种大众型汽车,与传统的高档汽车不同,这种汽车经济耐用。物美价廉,在油耗和配件方面都做到最便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
“嗯?对,你说的很对!”
希特勒眼中露出一丝喜悦的光芒,歪着头思索着,越考虑越觉得肖林的建议非常可行。
德国的中低档汽车一直是个空白,如果以此为契机建设一座大型的汽车厂,对经济发展和就业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一旦发生战争,这座汽车厂就可以迅速转为军工企业。
“大众型汽车。这个名字非常不错!肖林先生,我想借用您的天才想法,把这种汽车命名为大众汽车!”
想起旧时空里的桑塔纳什么的,肖林的脸上露出一丝恶趣味的笑容,谦虚地说道:“这是我的荣幸。大众汽车将来必会畅销全球,跑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
希特勒发展经济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而且效果极佳,后世的德国人普遍认为,如果他在1939年去世,将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大名鼎鼎的大众汽车的确是希特勒创立的,不过在肖林的拨动之下,这个著名的汽车品牌即将提前诞生。
“肖林先生,你的前瞻性又一次令我惊讶,所有的论断都充满了远见卓识,我很想听听你对德国发展的建议。”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希特勒很愿意听听不同的意见。
肖林想了想说道:“德国,德国是一个优秀的国家,也曾经是世界列强之一。但在一战战败之后,德国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但以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国家企图通过合约拖垮德国,使之变成一个二流国家,除了巨额赔款之外,还将德国领土的八分之一割让给法国,不摆脱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国就不能重新崛起。”
希特勒点头道:“不错,现在的魏玛共和国太过软弱,事事都听命于国联,德国必须尽快去除这道枷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希特勒这番话的言外之意肖林当然清楚,当下用真诚的目光看着希特勒,正色说道:“这几天我在柏林和贵党多次接触,感触极深,德国重新崛起的希望就寄托在希特勒先生身上,只有社会工人党执掌政权,才能带领日耳曼民族走向强大繁荣。”
“肖林先生果然是个拥有远大理想的人,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理解我的志向。”希特勒得意之余,终于在肖林面前卸下伪装,毫不掩饰。
“人类就像细菌一样寄生在这个星球上,但资源总是有限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遵循的还是社会达尔文法则,弱肉强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德国的出路其实只有一条,就如元首在《我的奋斗》中讲述的一样,不断驱逐劣等民族,为日耳曼民族拓展生存空间。”
死道友不死贫道,肖林恨不得希特勒把世界闹的越乱越好,按照纳粹思想继续煽动着:“战争,只有一场新的铁血战争才能重新改变世界秩序,德国才能夺回失去的荣光和尊严。东方的苏俄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是德国首先予以考虑的目标。”
一口气说了一大套,肖林停下来喘口气,希特勒却正听得入神,不自觉得催促道:“很不错,很有眼光!请接着往下说。”
“战争既是破坏,又是新秩序的缔造者,通过战火的洗礼能够消灭一切丑恶现象,使国家充满活力。举个例子,眼前的这条高速公路虽然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但比起战争巨大的催化作用来说。这一切不过是小儿科。”
肖林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速发展了十几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爆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只有战争才能让所有的机器不断轰鸣,所有的工人都忙碌起来。”
纳粹军国主义盛行,会极大地刺激军事工业的发展,并成为二战前德国经济崛起的催化剂。
“你说得不错,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工作,也许要三年,也许要五年,德国的工业基础才能支撑一场全面战争,我们的路还很长。”希特勒抬头看着那条正向远方眼神的高速公路,目光深邃。
。。。。。。
肖林在欧洲游历的时候。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蒋、冯、李、阎几大巨头之间的矛盾不断计划,甚至开始刀兵相见。…,
因为利益分配和部队编制等问题,曾经亲密无间的蒋中正和冯玉祥终于反目,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随即打出“护党救”的旗号,联合各方势力一同反蒋,张发奎、唐生智等人纷纷响应,但他们比起老谋深算的蒋中正来说,还是略逊一筹。蒋中正一手调动部队剿灭叛军。一手分化拉拢对方阵营中的不稳定将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硬是把这些叛军一个个分别击败。
解决了南方,老蒋掉过头来准备对付冯玉祥。不过与其他人不同,冯玉祥并不好对付。或者说,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冯玉祥的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台——... -->> 后台——苏俄。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蒋中正身为黄埔军校校长,当然深谙其中道理。急着和西北军开兵见阵不是一个好办法,直接去找苏俄的麻烦也容易留下各种后遗症,蒋中正为难之余,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自己身为一国首脑,直接和苏俄发生冲突并不理智,事情搞大条了也难以收场,但是没关系,东北那疙瘩还有个年轻气盛的张学良,正好和苏俄因为中东路矛盾重重,只要撺捣两下肯定就会跳出去。
少帅就这样被老蒋相中,被当做一把枪使用,来向苏俄挑衅,这后面的原因却匪夷所思,谁都难以想到。
1929年5月底,张学良接到蒋中正密电,称苏俄暗中勾结冯玉祥的“护党救”,并要求奉系对苏俄采取强硬态度,少帅随即毫不犹豫地搜查了俄国领事馆,并逮捕苏俄领事以及工作人员共计二百余人,中东路事件正式爆发。
事件爆发之后,苏俄一方面继续外交努力,一方面开始进行战争准备,向海兰泡和满洲里一带不断增兵。
此时世界范围内相对和平,东北的紧张局势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张学良更是连着给肖林发了三封电报,催促他启程回国。
到了用兵的时候,少帅才突然发觉,整个奉系虽然号称三十万人马,但他能指挥如意的还是三军团的老部队,其中又以绿脚兵最为精锐。
除了张学良发来的电报,肖林自身的情报体系也急速开动起来,向着柏林不断发送各种最新消息,虽然远在万里之外,肖林对中东路事件的发展也掌握的非常清楚。
“肖先生,这是国内刚刚发来的电报,苏俄方面针对中东路事件成立了特别远东集团军,下属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总兵力大约4万余人,装备有大量飞机、坦克、重炮和战舰。”说话的是赵立德,肖林在德国身边没有得力的助手,赵立德这段时间几乎变成了他的私人参谋。
“总司令是谁?”肖林问。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将军。”赵立德报出一个长长的俄罗斯名字。看到肖林一脸茫然的表情。连忙又解释道:“他还有个别名,加伦将军,也就是当年北伐军的军事总顾问。”
噢,这么说就明白了,肖林点了点头,那么这个加伦还是有两下子的,不可小瞧。(加伦是苏俄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不过后来在肃反中被斯大林处决了。)
“苏俄已经宣布和南京政府断交,我国也刚刚发表对苏宣战,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和苏俄已进入战争状态。”
“前线开打了吗?”肖林问。
“小规模冲突已多次爆发,我军现在占据优势,不过苏俄正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调集部队,真正的决战还没有开始。”赵立德答。…,
肖林在屋中转了两圈。思索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
东北军主场作战,占据地利优势,刚刚开战的时候自然会占到上风,但随着苏俄的主力部队投入战斗,战局必将发生逆转。
中苏之间的巨大的实力差距是多年沉淀造成的,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如果奉军有打败苏俄的实力,也不至于连北伐军都挡不住,从关内败退到东北。
哪怕不考虑这些因素,东北军目前的状态也令人堪忧。刚刚遭遇大败,老帅又遇害身亡,部队的战斗力下降得非常严重。如果真要强行收回中东路,起码也得专心休整准备一年,才有和苏军一战之力。
不过少帅既然把窟窿捅下了,肖林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关键时刻还得出手相助。
主意拿定,肖林突然停下脚步,对赵立德说道:“你安排一下,向希特勒和罗斯柴尔德辞行。咱们这就准备回国!”
“是,不过杨总参和常参议怎么办?”
“他们还不能回去,正好留在这里和德国人继续接触,这条线对咱们很重要,一定不能丢了。”
“是。我也在欧洲陪着他们吗?”赵立德问,似乎有些别的想法。
肖林想了想说道:“你先回美国吧。最近的股市这么疯狂,崩溃的日子马上就要来到,你尽快将手上的股票全部脱手,并准备反手长期做空。”
长达数年的经济大萧条对别人是危机,对肖林却是难得的机遇,危机爆发之初虽然非常猛烈,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危机会持续数年之久,肖林要做的就是不理会其中的任何反弹,专心致志地投机做空,将获得的利润最大化。
赵立德办事很麻利,很快就安排确定了行程,没得到张学良的同意,杨宇霆和常荫槐不能回国,只好羡慕地看着肖林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和老毛子大干一场。
“肖林兄,不管胜负如何,都要在十月前结束战争,东北气候寒冷,老毛子天生耐冻,各种抗寒装备都比咱们齐全,如果这一仗拖到冬天,恐怕对战局不利。”杨宇霆虽然不能亲自参议,却还是忍不住为肖林出着主意。
“邻葛兄放心,苏俄最多也就是想打一场局部战争,没有和我国全面开战的决心,如果我方诚意求和,战局很快就能平息。”中苏之间也许打了一仗,但肯定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决战,肖林对此非常有信心。
与来的时候不用,回去的路线首先要乘火车赶往居士坦丁堡,然后赴苏伊士运河搭乘游轮去香港,这样的路线最为节省时间。
到了启程的这一天,大家把肖林几个送到火车站,没想到刚到车站,就碰上了一个老熟人——赫斯。
赫斯把肖林等人引进贵宾候车室,这里竟然也布置着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希特勒笑眯眯地站在旗帜下面。
“肖林先生,听说你要回国了,我代表德国社会工人党送你一个礼物。”
说着话,希特勒打开一个小盒子,珍重地递到肖林手中。
接过来一看,是一枚精致的纳粹党徽。
“肖林先生,我代表德国社会工人党授予你名誉党员的称号,无论什么时候到德国来,你都将受到一百万纳粹党员最诚挚的欢迎!”
“没想到能有这样的荣幸,我感到十二万分的激动!”肖林一脸喜出望外的表情,将那枚纳粹党徽小心翼翼地别在衣领上,又不时伸手抚摸一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易帜的时候刚刚加入国民党,现在竟然又入了纳粹,虽然只是个荣誉党员,但起码说明了希特勒对自己的尊重。
啪,对着希特勒行了一个举手礼,肖林找了找感觉,然后问道:“希特勒先生,听说您在一战中就是一位英勇的战士,德国人也和苏俄是老对手了。现在中国人要和赤色苏俄决一死战,请问您有什么忠告吗?“
对于和苏军作战,肖林信心不足,放着希特勒这样的大牛在跟前,当然要向他讨问中东路之战的秘诀。
“苏俄也拥有优秀的军人,想要打垮他们只有一个办法。”
希特勒两眼瞪大,沉默了片刻才厉声说道:“进攻,决不能消极防守,要不计代价的进攻。只有不断的进攻才能打败苏联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展开全部内容
这个时候的纳粹党更像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公司,条件简陋却充满激情,没有香槟和金发美女,只有色调低沉的纳粹党旗和狂热的党徒。
在工地中央是一群纳粹党的显要首脑,狂热的工人将他们围在中间,都要争着看看元首的模样,令他们意外的是,希特勒的身边竟然有好几个黄皮肤的东方人。
肖林以银弹开路,这几天和希特勒接触频繁,今天又被邀请参加这个开工典礼。
照例是一番精彩的演讲,元首今天显得很轻松,愉快地挥动铁锨铲起泥土,为高速公路奠基。摄影机和照相机都抓住这个经典时刻,嘁哩喀喳地拍个不停。
机器轰鸣,工人穿梭,工地上热闹沸腾。希特勒来到肖林身旁,兴致勃勃地指着四周正在忙碌的工人说道:“肖林先生,你看这种壮观的建设场面,充分体现了现代工业的魅力,你喜欢吗?”
高速公路在某种意义上是希特勒的发明创造,其中一些路段甚至沿用到二十一世纪,窥一斑而知全貌,从中可见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年代,高速公路是纳粹党的主要“政绩”。得意之作。纳粹控制的宣传工具每天都在反复宣讲。高速公路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还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
但肖林穿越而来,对其中的优劣了然于胸,怎么可能被这种宣传蒙蔽,当下微微一笑道:“高速公路的确非常先进,不过在我看来,军事上的意义要大过经济意义。”
希特勒的眼中光芒一闪:“什么意思?”
“公路交通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繁忙,也许再过二十年,所有的道路都将被汽车塞满,但在现阶段高速公路还是太过超前。恐怕利用率不会太高。”
20年代的西方国家汽车普及率并不高,德国因为背着沉重的战争赔款,日子过得尤其紧巴,奔弛、宝马和奥迪都属于高档汽车。普通民众根本买不起。
希特勒摇头笑道:“不,不,不,这不是问题,如果社会工人党能够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我有信心让每一个德国家庭的餐桌都摆上牛排,门前停一辆自己的汽车。”
肖林努力回忆着历史,向希特勒建议道:“德国应该生产一种大众型汽车,与传统的高档汽车不同,这种汽车经济耐用。物美价廉,在油耗和配件方面都做到最便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
“嗯?对,你说的很对!”
希特勒眼中露出一丝喜悦的光芒,歪着头思索着,越考虑越觉得肖林的建议非常可行。
德国的中低档汽车一直是个空白,如果以此为契机建设一座大型的汽车厂,对经济发展和就业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一旦发生战争,这座汽车厂就可以迅速转为军工企业。
“大众型汽车。这个名字非常不错!肖林先生,我想借用您的天才想法,把这种汽车命名为大众汽车!”
想起旧时空里的桑塔纳什么的,肖林的脸上露出一丝恶趣味的笑容,谦虚地说道:“这是我的荣幸。大众汽车将来必会畅销全球,跑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
希特勒发展经济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而且效果极佳,后世的德国人普遍认为,如果他在1939年去世,将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大名鼎鼎的大众汽车的确是希特勒创立的,不过在肖林的拨动之下,这个著名的汽车品牌即将提前诞生。
“肖林先生,你的前瞻性又一次令我惊讶,所有的论断都充满了远见卓识,我很想听听你对德国发展的建议。”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希特勒很愿意听听不同的意见。
肖林想了想说道:“德国,德国是一个优秀的国家,也曾经是世界列强之一。但在一战战败之后,德国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但以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国家企图通过合约拖垮德国,使之变成一个二流国家,除了巨额赔款之外,还将德国领土的八分之一割让给法国,不摆脱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国就不能重新崛起。”
希特勒点头道:“不错,现在的魏玛共和国太过软弱,事事都听命于国联,德国必须尽快去除这道枷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希特勒这番话的言外之意肖林当然清楚,当下用真诚的目光看着希特勒,正色说道:“这几天我在柏林和贵党多次接触,感触极深,德国重新崛起的希望就寄托在希特勒先生身上,只有社会工人党执掌政权,才能带领日耳曼民族走向强大繁荣。”
“肖林先生果然是个拥有远大理想的人,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理解我的志向。”希特勒得意之余,终于在肖林面前卸下伪装,毫不掩饰。
“人类就像细菌一样寄生在这个星球上,但资源总是有限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遵循的还是社会达尔文法则,弱肉强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德国的出路其实只有一条,就如元首在《我的奋斗》中讲述的一样,不断驱逐劣等民族,为日耳曼民族拓展生存空间。”
死道友不死贫道,肖林恨不得希特勒把世界闹的越乱越好,按照纳粹思想继续煽动着:“战争,只有一场新的铁血战争才能重新改变世界秩序,德国才能夺回失去的荣光和尊严。东方的苏俄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是德国首先予以考虑的目标。”
一口气说了一大套,肖林停下来喘口气,希特勒却正听得入神,不自觉得催促道:“很不错,很有眼光!请接着往下说。”
“战争既是破坏,又是新秩序的缔造者,通过战火的洗礼能够消灭一切丑恶现象,使国家充满活力。举个例子,眼前的这条高速公路虽然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但比起战争巨大的催化作用来说。这一切不过是小儿科。”
肖林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速发展了十几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爆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只有战争才能让所有的机器不断轰鸣,所有的工人都忙碌起来。”
纳粹军国主义盛行,会极大地刺激军事工业的发展,并成为二战前德国经济崛起的催化剂。
“你说得不错,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工作,也许要三年,也许要五年,德国的工业基础才能支撑一场全面战争,我们的路还很长。”希特勒抬头看着那条正向远方眼神的高速公路,目光深邃。
。。。。。。
肖林在欧洲游历的时候。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蒋、冯、李、阎几大巨头之间的矛盾不断计划,甚至开始刀兵相见。…,
因为利益分配和部队编制等问题,曾经亲密无间的蒋中正和冯玉祥终于反目,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随即打出“护党救”的旗号,联合各方势力一同反蒋,张发奎、唐生智等人纷纷响应,但他们比起老谋深算的蒋中正来说,还是略逊一筹。蒋中正一手调动部队剿灭叛军。一手分化拉拢对方阵营中的不稳定将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硬是把这些叛军一个个分别击败。
解决了南方,老蒋掉过头来准备对付冯玉祥。不过与其他人不同,冯玉祥并不好对付。或者说,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冯玉祥的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台——... -->> 后台——苏俄。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蒋中正身为黄埔军校校长,当然深谙其中道理。急着和西北军开兵见阵不是一个好办法,直接去找苏俄的麻烦也容易留下各种后遗症,蒋中正为难之余,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自己身为一国首脑,直接和苏俄发生冲突并不理智,事情搞大条了也难以收场,但是没关系,东北那疙瘩还有个年轻气盛的张学良,正好和苏俄因为中东路矛盾重重,只要撺捣两下肯定就会跳出去。
少帅就这样被老蒋相中,被当做一把枪使用,来向苏俄挑衅,这后面的原因却匪夷所思,谁都难以想到。
1929年5月底,张学良接到蒋中正密电,称苏俄暗中勾结冯玉祥的“护党救”,并要求奉系对苏俄采取强硬态度,少帅随即毫不犹豫地搜查了俄国领事馆,并逮捕苏俄领事以及工作人员共计二百余人,中东路事件正式爆发。
事件爆发之后,苏俄一方面继续外交努力,一方面开始进行战争准备,向海兰泡和满洲里一带不断增兵。
此时世界范围内相对和平,东北的紧张局势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张学良更是连着给肖林发了三封电报,催促他启程回国。
到了用兵的时候,少帅才突然发觉,整个奉系虽然号称三十万人马,但他能指挥如意的还是三军团的老部队,其中又以绿脚兵最为精锐。
除了张学良发来的电报,肖林自身的情报体系也急速开动起来,向着柏林不断发送各种最新消息,虽然远在万里之外,肖林对中东路事件的发展也掌握的非常清楚。
“肖先生,这是国内刚刚发来的电报,苏俄方面针对中东路事件成立了特别远东集团军,下属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总兵力大约4万余人,装备有大量飞机、坦克、重炮和战舰。”说话的是赵立德,肖林在德国身边没有得力的助手,赵立德这段时间几乎变成了他的私人参谋。
“总司令是谁?”肖林问。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将军。”赵立德报出一个长长的俄罗斯名字。看到肖林一脸茫然的表情。连忙又解释道:“他还有个别名,加伦将军,也就是当年北伐军的军事总顾问。”
噢,这么说就明白了,肖林点了点头,那么这个加伦还是有两下子的,不可小瞧。(加伦是苏俄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不过后来在肃反中被斯大林处决了。)
“苏俄已经宣布和南京政府断交,我国也刚刚发表对苏宣战,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和苏俄已进入战争状态。”
“前线开打了吗?”肖林问。
“小规模冲突已多次爆发,我军现在占据优势,不过苏俄正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调集部队,真正的决战还没有开始。”赵立德答。…,
肖林在屋中转了两圈。思索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
东北军主场作战,占据地利优势,刚刚开战的时候自然会占到上风,但随着苏俄的主力部队投入战斗,战局必将发生逆转。
中苏之间的巨大的实力差距是多年沉淀造成的,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如果奉军有打败苏俄的实力,也不至于连北伐军都挡不住,从关内败退到东北。
哪怕不考虑这些因素,东北军目前的状态也令人堪忧。刚刚遭遇大败,老帅又遇害身亡,部队的战斗力下降得非常严重。如果真要强行收回中东路,起码也得专心休整准备一年,才有和苏军一战之力。
不过少帅既然把窟窿捅下了,肖林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关键时刻还得出手相助。
主意拿定,肖林突然停下脚步,对赵立德说道:“你安排一下,向希特勒和罗斯柴尔德辞行。咱们这就准备回国!”
“是,不过杨总参和常参议怎么办?”
“他们还不能回去,正好留在这里和德国人继续接触,这条线对咱们很重要,一定不能丢了。”
“是。我也在欧洲陪着他们吗?”赵立德问,似乎有些别的想法。
肖林想了想说道:“你先回美国吧。最近的股市这么疯狂,崩溃的日子马上就要来到,你尽快将手上的股票全部脱手,并准备反手长期做空。”
长达数年的经济大萧条对别人是危机,对肖林却是难得的机遇,危机爆发之初虽然非常猛烈,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危机会持续数年之久,肖林要做的就是不理会其中的任何反弹,专心致志地投机做空,将获得的利润最大化。
赵立德办事很麻利,很快就安排确定了行程,没得到张学良的同意,杨宇霆和常荫槐不能回国,只好羡慕地看着肖林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和老毛子大干一场。
“肖林兄,不管胜负如何,都要在十月前结束战争,东北气候寒冷,老毛子天生耐冻,各种抗寒装备都比咱们齐全,如果这一仗拖到冬天,恐怕对战局不利。”杨宇霆虽然不能亲自参议,却还是忍不住为肖林出着主意。
“邻葛兄放心,苏俄最多也就是想打一场局部战争,没有和我国全面开战的决心,如果我方诚意求和,战局很快就能平息。”中苏之间也许打了一仗,但肯定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决战,肖林对此非常有信心。
与来的时候不用,回去的路线首先要乘火车赶往居士坦丁堡,然后赴苏伊士运河搭乘游轮去香港,这样的路线最为节省时间。
到了启程的这一天,大家把肖林几个送到火车站,没想到刚到车站,就碰上了一个老熟人——赫斯。
赫斯把肖林等人引进贵宾候车室,这里竟然也布置着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希特勒笑眯眯地站在旗帜下面。
“肖林先生,听说你要回国了,我代表德国社会工人党送你一个礼物。”
说着话,希特勒打开一个小盒子,珍重地递到肖林手中。
接过来一看,是一枚精致的纳粹党徽。
“肖林先生,我代表德国社会工人党授予你名誉党员的称号,无论什么时候到德国来,你都将受到一百万纳粹党员最诚挚的欢迎!”
“没想到能有这样的荣幸,我感到十二万分的激动!”肖林一脸喜出望外的表情,将那枚纳粹党徽小心翼翼地别在衣领上,又不时伸手抚摸一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易帜的时候刚刚加入国民党,现在竟然又入了纳粹,虽然只是个荣誉党员,但起码说明了希特勒对自己的尊重。
啪,对着希特勒行了一个举手礼,肖林找了找感觉,然后问道:“希特勒先生,听说您在一战中就是一位英勇的战士,德国人也和苏俄是老对手了。现在中国人要和赤色苏俄决一死战,请问您有什么忠告吗?“
对于和苏军作战,肖林信心不足,放着希特勒这样的大牛在跟前,当然要向他讨问中东路之战的秘诀。
“苏俄也拥有优秀的军人,想要打垮他们只有一个办法。”
希特勒两眼瞪大,沉默了片刻才厉声说道:“进攻,决不能消极防守,要不计代价的进攻。只有不断的进攻才能打败苏联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