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蒋介石训斥卫立煌1

第九章 蒋介石训斥卫立煌 (1

1938年12月,蒋介石在陕西武功农学院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第五战区师长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会议,惟有第18集团军和山西的敢死队的人没有接到开会的通知。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提前宣布了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一整套*方案,以“统一政令”、“统一军令”为名,吹响了*的冲锋号。

会议之前,卫立煌、郭寄峤提前到达西安,住在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驻西安办事处。一天清晨,卫立煌正在院里散步,少将办事处长罗迈伦走过来神色慌张地说:“钧座,有件不好的事情向你报告。”

卫立煌心里一惊,忙问:“什么事?”

罗迈伦小声说:“这次武功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西安,对我们第14集团军的议论可不少,钧座请好自为之。”

卫立煌听了,心里十分分冷静。他问:“我想听听都有哪些议论。”

罗处长答道:“议论最多的是咱们那个战地工作团,他们说是八路军的工作团,完全赤化了。至于个人方面,议论的中心是工作团主任刘毓珩,还有总部那个秘书赵荣声,说他们是**打入了我们内部的探子。”

听了这话,卫立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表面不动声色地说:“好,谢谢你的提醒。”

罗迈伦刚刚离去,郭寄峤和刘毓珩来到这里。卫立煌问:“会上的发言材料准备好了没有?”

见卫立煌发问,刘毓珩从公文包里取出材料说:“昨天晚上刚刚写好的,我就说让钧座过目呢!”说着把材料递过来。

卫立煌接了材料说:“武功的会议,你就不要去了,就在这儿待命。”

刘毓珩说声“是”,便出门而去。

郭寄峤不解地问:“钧座,原来不是说好让刘秘书一起去的吗?这个人灵性,笔下来的又快……”

卫立煌苦笑着:“如今的气候很不好,到了武功你就知道了……”

这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东北风一刮,干冷干冷的。大风把落叶卷到天上,又缓缓地落下来,在院里飘来飘去的。站岗的卫兵被冻得支架不住,却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强打着精神,笔直地站在门口。这一天的会议进场特早,早上7时,人们便向会议室走去,路上人们没有寒暄,没有说笑,像是从没有见过面的陌路人。会议室的窗户被厚厚的幕帘遮得密不透风,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发出轻微的声响,与会的军官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收腹挺胸,二目平视,完全是军人的作派。会议桌是一个硕大的长方形木桌,上面铺着雪白的台布,桌上没有茶水,没有水果,整整齐齐放着两行军帽。

门外响起一阵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这声音好似敲在人们的心上,使人不寒而栗。一个侍卫官喊着:“蒋委员长到!”在座的军人“刷”地一声,立正站好,把目光投向门口。蒋介石铁青着脸走进会议室。他高挑挑的个子,穿一身军装,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蒋介石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脱了披风交给侍卫,把洁白的手套放在桌前,白手套马上和台布融为一体。蒋介石用阴冷的目光扫视着四周,然后平和地说:“坐下吧,现在开会。”

蒋介石坐下后,也把军帽放在桌子上,他那没有毛发的光头,映着日光灯发亮。他干咳了几声说:“‘七七’事变到现在,抗战进行一年有余,战事进展得非常艰难。有些战区屡战屡败,丧师失地,这是十分可耻的。北伐精神哪里去了?黄埔精神哪里去了?再不振作精神,打出一个好的局面,我只好挥泪斩马谡,要他做韩复榘第二,把他的脑壳割下来,挂在城头上,昭示民众”。

蒋介石的话像是用铁棒敲打在金属上,发出嗡嗡的声音,这声音在人们的心里震**着。

蒋介石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着:“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小觑,**的军队在敌后发展很快,

改编时他们八路军只有三个师,现在恐怕三个军也不止。我们不要前门拒狼、后门入虎,到那个时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政令统一,军令也要统一,有胆敢违抗者,以叛军论处……”

何应钦接着说:“委座的讲话,至理明言,对**千万不能手软,10年剿匪的教训还不深刻吗?下面请各战区参谋长发言,谈谈以后的作战计划。”

第一战区参谋长的发言首先从检讨作战失利开始,讲了半个小时还未切入正题。蒋介石听得很不耐烦,发着火说:“第一战区是抗战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战区,有你这样一个参谋长,还能不打败仗?作战计划,什么是作战计划你知道吗?”

第二战区参谋长讲话时提到山西的决死队和第18集团军,惹得蒋委员长火冒三丈,他大吼着:“糊涂,真是糊涂,八路军你能指挥得了吗?阎长官栽培你多年,心血都白费了,没见过你这样的糊涂人!”

总之,这一天蒋介石的脾气特别坏,吓得发言人战战兢兢的,越是这样小心,越是出问题,发言者不是超过了时间,便是没击中要害。最后郭寄峤代表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作了45分钟的发言,博得了蒋介石的好评,这个委员长带着笑意站起来说:“这个发言很好,条理清晰,目的明确,言简意赅,用语恰当。什么样的人是好参谋长,我看郭寄峤就算一个,这是标准的参谋长。”

众人的目光,一齐向郭寄峤投来,看得他有些不好意思,慢慢地低下了头。

蒋介石只顾表扬郭寄峤,他哪里知道,郭寄峤念的这份发言词,正是**人刘毓珩的手笔。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