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 冷漠的曹营(三)
对于江中洲的重要性,东吴自然比曹魏更加清楚,所以早早地便有孙盛驻军一万于此,并且在水边立起围坞,形成一道水面上的城墙。
水上围坞虽然都是木头所搭建,强度不如陆地上的城墙,但水上攻城却有自己的优势,那便是无虞对方的攻城器械。水面上无着力点,所以大型攻城器械根本无用武之地,哪怕是木头围坞也足以令攻方头疼。
再加上对于水战有着无比丰富经验的东吴水军已经对于这些围坞做过防火处理,就算张郃想要用火攻都难以实施。所以此番的江中洲之战实在是玩不出太多的花样,唯有强攻一途,充其量也就是在强攻的方式中寻求一点变化。
首先还是由司马富强搭乘快船去江中走一圈,回来之后将江中洲的沙盘建立起来,至少能够直观地分析敌方防御的薄弱环节在何处。
江陵中洲之战对于张郃个人而言是其军事生涯中主要的战役之一,对于夏侯尚而言更是难得能够载入史册的一役,但于轰轰烈烈的三国时期而言,此役却是有些微不足道了,因为数年的相持最终于交战双方却并未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战果。
江陵中洲之战就如同滚滚长江水中的一粒微小的泡沫一般,在史书中仅有寥寥数语,甚至于参战诸将各自的列传当中还有着自相矛盾的记载。连著下《三国志》的陈寿都搞不清楚这一仗究竟是怎么打的,更何况以史来研究的后人们,司马富强只能是自由发挥了。
自由发挥是有利有弊,其弊在于比较费脑筋,而且有可能因为出了个馊主意而降低战后的评价。降低评价还是小事,若是因此让张郃这位老搭档,甚至可能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都要一起共事的伙伴对东海队失去信心才叫糟糕。除此之外,还有更危险的情况便是因为对细节的不了解,一旦行差踏错,很有可能直接危害到队伍成员的人身安全。
不过说实话,对司马富强而言,这同样也是机遇。最近他迷上了为人出谋划策这个行当,并且也因此获益匪浅。对于他这样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能够亲身参与并且推动历史的发展,实在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水战一贯是曹魏的短板,哪怕是当初优势极大的赤壁之战都未能拿下,更何况今日。而东吴闻名于世的便是他们的水军,此消彼长之下,曹军还真没有什么优势。看着司马富强制作的沙盘,张郃和东海诸人一起集思广益,苦思着江中洲的突破口。
寻思了许久,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司马富强苦恼地走出军帐,百无聊赖地抬头看天。
这年的九月东面的扬州有台风来袭,将镇守洞浦口的东吴守将吕范的水军吹得船覆人溺,平白损失数千水军,曹休与张辽一路也因此捡了个大便宜,取得洞口之战的胜利。这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此时热带高气压控制着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尽管江陵一带还算晴好,但是长江上游各地都是大雨滂沱。司马富强看着西南方向绵延千里的漫天乌云,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转头返回军帐。
&... -->>黄志和张郃商讨了半天,也是一筹莫展,正好见队长面带笑容地进来,立刻意识到他一定是有了某些想法,赶忙招呼他过来说明。
司马富强向张郃拱拱手,才开口说到,“末将观天,知长江上游两日内有秋汛,江水暴涨,此机可趁。”
张郃也是随曹操参加过214年的渭南之战的,当时他便是夏侯渊的副将,也知道这个擅长制作沙盘的马强观天献计,为曹军南渡渭水立下献策之功,当下对此深信不疑。
江水暴涨对于江陵城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那江中洲可就不一样了。江中洲面积有限,孙盛屯兵万人已是极限。江水暴涨之后,江中洲的面积缩小,再要驻扎万人就有些不够用了。届时孙盛必然要有一番折腾,转移洲上多余人员。
且江中洲外围的水上围坞是用木桩打入浅滩水底,露出水面仅有不到两米,主要是防止曹军泅渡或者以机动性强的小艇抢滩。当江水暴涨之后,这些围坞基本上已经失去效用,甚至有可能被大水冲走,无疑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接下来众人一起商议如何趁着江水暴涨而强攻江中洲的一些细节,然后就等着司马富强观天之后得出的那个两日内有秋汛的判断是否正确。
张郃当下派出一支轻骑斥候沿江往上游走,到上游百里处观测水位,一旦发现长江水位有上涨趋势,便点起烽火狼烟通知大军行动。同时他又让伐木赶制各种水战器械,就等着秋汛来临。
除此之外,这位左将军又让手下临时组建的少量水军日夜轮番袭扰驻扎江中洲的东吴军,务必令守军在精神上疲惫不堪,无暇他顾。
可怜孙盛在那江中洲上,并不知那由天候引发的大水即将来临,完全没有一点准备,只是疲于应付曹军那不愠不火的强渡。理他吧,曹军那点水军兵力根本就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威胁,但若是不理他吧,对方完全有可能假戏真做,干脆就抢滩夺寨。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日多,江中洲上的驻军已经不胜其烦,这时孙盛接到了一个好消息,诸葛瑾的援军已经很近了,再有一日便能抵达。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松口气,这天黄昏,对岸曹军的攻击突然变得猛烈起来。
孙盛有些不解地看着突然兴奋起来的曹军,尽管他看不出对方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手段能够突破水上围坞,但心里的直觉却告诉他情况有些不妙。
通过这几日的交手,他也知道对面的那位是曹魏外姓武将中被称为五子良将之躯的张郃,最擅机变。刘备生前对其评价甚至高于夏侯渊,《魏略》中记载了定军山一役的情况,其中说“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以未得张郃而不满。”
这样的一个对手,即便是不擅水战,其一举一动也必然是大有深意,绝非一时兴之所至。再看到自己的军士们一脸的疲惫不堪,都被对方连日的袭扰折腾得够呛,孙盛心下更是确定了对方必然有阴谋,只是他一时还想不出自己有什么漏洞可让对方钻。(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水上围坞虽然都是木头所搭建,强度不如陆地上的城墙,但水上攻城却有自己的优势,那便是无虞对方的攻城器械。水面上无着力点,所以大型攻城器械根本无用武之地,哪怕是木头围坞也足以令攻方头疼。
再加上对于水战有着无比丰富经验的东吴水军已经对于这些围坞做过防火处理,就算张郃想要用火攻都难以实施。所以此番的江中洲之战实在是玩不出太多的花样,唯有强攻一途,充其量也就是在强攻的方式中寻求一点变化。
首先还是由司马富强搭乘快船去江中走一圈,回来之后将江中洲的沙盘建立起来,至少能够直观地分析敌方防御的薄弱环节在何处。
江陵中洲之战对于张郃个人而言是其军事生涯中主要的战役之一,对于夏侯尚而言更是难得能够载入史册的一役,但于轰轰烈烈的三国时期而言,此役却是有些微不足道了,因为数年的相持最终于交战双方却并未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战果。
江陵中洲之战就如同滚滚长江水中的一粒微小的泡沫一般,在史书中仅有寥寥数语,甚至于参战诸将各自的列传当中还有着自相矛盾的记载。连著下《三国志》的陈寿都搞不清楚这一仗究竟是怎么打的,更何况以史来研究的后人们,司马富强只能是自由发挥了。
自由发挥是有利有弊,其弊在于比较费脑筋,而且有可能因为出了个馊主意而降低战后的评价。降低评价还是小事,若是因此让张郃这位老搭档,甚至可能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都要一起共事的伙伴对东海队失去信心才叫糟糕。除此之外,还有更危险的情况便是因为对细节的不了解,一旦行差踏错,很有可能直接危害到队伍成员的人身安全。
不过说实话,对司马富强而言,这同样也是机遇。最近他迷上了为人出谋划策这个行当,并且也因此获益匪浅。对于他这样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能够亲身参与并且推动历史的发展,实在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水战一贯是曹魏的短板,哪怕是当初优势极大的赤壁之战都未能拿下,更何况今日。而东吴闻名于世的便是他们的水军,此消彼长之下,曹军还真没有什么优势。看着司马富强制作的沙盘,张郃和东海诸人一起集思广益,苦思着江中洲的突破口。
寻思了许久,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司马富强苦恼地走出军帐,百无聊赖地抬头看天。
这年的九月东面的扬州有台风来袭,将镇守洞浦口的东吴守将吕范的水军吹得船覆人溺,平白损失数千水军,曹休与张辽一路也因此捡了个大便宜,取得洞口之战的胜利。这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此时热带高气压控制着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尽管江陵一带还算晴好,但是长江上游各地都是大雨滂沱。司马富强看着西南方向绵延千里的漫天乌云,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转头返回军帐。
&... -->>黄志和张郃商讨了半天,也是一筹莫展,正好见队长面带笑容地进来,立刻意识到他一定是有了某些想法,赶忙招呼他过来说明。
司马富强向张郃拱拱手,才开口说到,“末将观天,知长江上游两日内有秋汛,江水暴涨,此机可趁。”
张郃也是随曹操参加过214年的渭南之战的,当时他便是夏侯渊的副将,也知道这个擅长制作沙盘的马强观天献计,为曹军南渡渭水立下献策之功,当下对此深信不疑。
江水暴涨对于江陵城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那江中洲可就不一样了。江中洲面积有限,孙盛屯兵万人已是极限。江水暴涨之后,江中洲的面积缩小,再要驻扎万人就有些不够用了。届时孙盛必然要有一番折腾,转移洲上多余人员。
且江中洲外围的水上围坞是用木桩打入浅滩水底,露出水面仅有不到两米,主要是防止曹军泅渡或者以机动性强的小艇抢滩。当江水暴涨之后,这些围坞基本上已经失去效用,甚至有可能被大水冲走,无疑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接下来众人一起商议如何趁着江水暴涨而强攻江中洲的一些细节,然后就等着司马富强观天之后得出的那个两日内有秋汛的判断是否正确。
张郃当下派出一支轻骑斥候沿江往上游走,到上游百里处观测水位,一旦发现长江水位有上涨趋势,便点起烽火狼烟通知大军行动。同时他又让伐木赶制各种水战器械,就等着秋汛来临。
除此之外,这位左将军又让手下临时组建的少量水军日夜轮番袭扰驻扎江中洲的东吴军,务必令守军在精神上疲惫不堪,无暇他顾。
可怜孙盛在那江中洲上,并不知那由天候引发的大水即将来临,完全没有一点准备,只是疲于应付曹军那不愠不火的强渡。理他吧,曹军那点水军兵力根本就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威胁,但若是不理他吧,对方完全有可能假戏真做,干脆就抢滩夺寨。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日多,江中洲上的驻军已经不胜其烦,这时孙盛接到了一个好消息,诸葛瑾的援军已经很近了,再有一日便能抵达。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松口气,这天黄昏,对岸曹军的攻击突然变得猛烈起来。
孙盛有些不解地看着突然兴奋起来的曹军,尽管他看不出对方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手段能够突破水上围坞,但心里的直觉却告诉他情况有些不妙。
通过这几日的交手,他也知道对面的那位是曹魏外姓武将中被称为五子良将之躯的张郃,最擅机变。刘备生前对其评价甚至高于夏侯渊,《魏略》中记载了定军山一役的情况,其中说“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以未得张郃而不满。”
这样的一个对手,即便是不擅水战,其一举一动也必然是大有深意,绝非一时兴之所至。再看到自己的军士们一脸的疲惫不堪,都被对方连日的袭扰折腾得够呛,孙盛心下更是确定了对方必然有阴谋,只是他一时还想不出自己有什么漏洞可让对方钻。(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